2024 年尾了,剛從求職的苦海中抓到浮木。來回顧這段待業的日子。
—
2023 年九月,剛 29 歲的我,從任職五年 9 個月的公司離開,這也是我第一份工作。理由是,我做到這個職務權分位的職能了;實際上,心裡有點倦怠,甚至感覺生病了。
卸下崗位,投入下個工作階段前,我著手盤點身上的資源
我很清楚,我需要做身心休息,決定來規劃一些假期。撇開資遣費,也許是因為疫情,我幾乎沒能休假(其實也都待在家),因此換來了將近 400 小時有薪價的折現,就變成了旅行基金。
距離過年還有 4-5 個月,我給自己這段時間,不要去想工作、個人發展的事情。我可以允許自己,去做一些沒有產值,卻讓自己快樂的事情。
第一站,探訪大學好友
我聯繫了在美國 LA 讀碩班的朋友,說我很想見他,很想跟他說話。他立刻張羅了一張床鋪,來 LA 的機場接我。加州的陽光還是那麼明媚,空氣飄著海風、音樂與慵懶的草味。我沒有安排任何景點,只想做在沙灘,還有旁邊的商店街,或是看他做作業跟面試。
我著裝去晨跑,跟路過的人說早安,跟在市場排隊的法國人探聽到最好吃的馬卡龍在哪買,我在滑板公園看著一個一個路人秀出神技。沒有安排,沒有計畫,沒有行程表,沒有任何工作上需要按部就班的流程。
想不到還挺爽的。
我朋友很給義氣,他還讓我開他準備的車。來美國,有住處和車子,可以省下絕大部分的旅費。這個假期我大概去了五六個海灘、環球影城、市區的各景點,還去捧場海外的 wu-shi-land(五十嵐)、墨西哥餐車、華人留學生會吃的臭臭鍋和牛肉麵等,最後朋友的室友為我餞行,招待我吃很好吃的烤肉。
兩周的假期結束,朋友抽出時間送我去機場。
這趟真的很感謝朋友 Tong,也有點對不起他。他當時也在一個水深火熱的專案中,但他隻字未提,非常悉心聽我抱怨前份工作的事情。
第二站,我的長途獨旅
回到台灣,準備入冬,此時是 2023 年十月下旬。
某天,我看到書架上,謝哲青的書。謝哲青是啟發我旅行和思考自己的一個重要的作家,他在《因為尋找,所以看見》新書發表會提到,若你本身有個煩惱,就帶著煩惱去長途旅行。
我心裡突然飛進一個靈感:我好像可以長途旅行。
不然來環島好了,用走的。
這個想法蹦出來的當下,我在房間大笑,因為太荒唐了。
更荒唐的,是我馬上打開衣櫃,開始盤點用得上的行李,並在後續的兩周內,規劃清單、研究路線、採買物資。
在出發前一天,我跟前兼職的同事說這件事。他都雲淡風輕地說:「我相信你做得到,出發吧,大不了就回家。」
於是,我成全了自己,用兩個月在冬日的台灣路上漫步。台灣最美的風景,不只是人,還有那些不起眼的小鎮,以及那些形形色色的居民們,對我投擲的善意。
我幾乎每天都能收到路人主動遞送的補給,便利商店咖啡、飲料店店員幫我多做一杯的綠茶,甚至是一個熱的便當。因為背包上的掛牌,使得我跟無數的人在路上攀談。這不是我以往擅長的事情,但我跨出了這一步。我不停在這路上說,徒步環島就是我在做的事情,並持續分享著,截至當日的所有喜悅。
走累了就休息,是旅行放鬆的關鍵。
我在蘇花公路的南澳待了六天,去觀察這個座落山間,卻有海港的小鎮,居民們在做什麼。我在牡丹-滿州一帶,跟一個返鄉創業、推廣港口茶的老闆娘聊聊屏東人的生活步調;我在墾丁,被一個路人帶去當地人才知道的無人海灘,遠看觀光客玩香蕉船;我在旅途的最後一晚,扁桃腺發炎無法出聲,隔天我的房客室友買了熱騰騰的早餐,說聲加油就輕輕離開。
路上遇到徒友,我們也為彼此加油。回想啟程的徬徨退縮,到中段的無法自拔,到結束的抬頭挺胸,啊!走路環島實在是太美妙了。
回到家的那一刻,曬痕與灰塵遍布鏡子中的我。喜悅之餘也覺得有點惋惜,因為此時,我睡的不是任何陌生的床,是自己的床。冒險結束了。
第三站,出國旅行
清點了花費和時間,發現我還可以,就是,嗯,再任性一趟。
我決定去日本,訂了 16 天的機票。也許是淡季的緣故,機票總額 13000 元左右,住宿平均一晚 300-500,如果只住青年旅社的話。
我去了沖繩、京都、大阪,觀光客趨之若鶩的熱門城市。這些地方都待上 5-6 天,玩法就很多,步調也可以很緩慢。
熱門城市都會有個我很喜歡的活動:free walking tour,而日本也已經有機構去提供預約與導覽。導覽員會用 2-3 小時,簡單敘述這個城市的文化、人文與獨特景點,他們就是我的散策。
日本真的很適合,不喜歡 small talk 的人去,不會有人打擾、理睬,問你 how was your day? 不過我也很樂意攀談啦,只是取決於心情。
沖繩的家庭料理、大阪的柚子胡椒、京都的炸牛排,真是令人懷念。我在這趟旅行,已經獲得了好好的充電。
要知道怎麼讓自己快樂
相比工作的節奏,我喜歡自助旅行,自主性高、時間壓力小,一切都是境隨心轉,而這些不由自主,會讓我早點走出不快。
這段空白時間,設定為讓離開職場的我獲得喘息。其實拿這筆資金去投資、上課等積極的行動,也是很棒的選擇;我把旅行也是視為給自己的投資,收益就是豐富的生活體驗,而我很重視這件事情。
我要感謝家人,完全不拘束我的決定。 我要感謝 LA 的朋友,我會努力變強,經常去拜訪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