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待業了 14 個月-面對現實

旅行結束後的收心,回頭檢視自己,開啟待業模式。

離開公司將近過了四個月,我給自己放長假。撰文的現在,我完全不後悔這段旅行,甚至為這段時光感到自豪。絕大多數的在職者,都難以如此任性自在的移動。

我也記得,當旅行結束時,我非常徬徨。

第一次轉職

前一份工作,我認為我做到了職務的巔峰,台灣的事業體有接觸,境外的事業有經營。當初入職寫下的目標,如今都達成了。相對地,我挑出這個職位的困境,最大痛點在於,無法遠端工作,工作模式的彈性低,且花費大量的專住能力,以及作息變化無常。

在離開前夕,我思考可以遠端工作的技能、買課上課。以扣合職能與興趣為前提,我以「數據分析」領域為切入點,發現除了工程師,還是有很多職位,可以運用數據科學拓展技能樹。

就在遠端上課沒多久,就收到了資遣通知;後面的旅行,就是每天睡前花一點點時間在看課。當時這些課程有截止日期與作業,為了妥善運用時間,我必須帶著電腦出門。

不過,少了在職的工時,我都對選擇甘之如飴。只要每天配好時間,我就可以繼續學習計畫。

檢視身心狀態

離開公司的前九個月,我有一段非常身心不舒適的生活狀態。

這個不舒適,比較像是心裡生病了,雖不及心裡疾病,但身心感受不到快樂。也許是跟公司有意見無法達成共識,也許是自己陷於深層的迷惘,也許是工作有了超乎倦怠的情緒湧現。

印象,每天去上班,我不再舉一反三,有意識的拒絕學習、拒絕社交、拒絕使用任何社群媒體。我還是一個笑臉盈盈,跟同事道下班的那個人。我知道我在內耗,但不知道怎麼排解。

下班後,我拒絕運動、拒絕出門,每天打電動五六個小時。很長一段時間,都是靠外送平台吃晚餐。最快樂的時光,就是挑很貴的食物,30 分鐘就能送到的那股期待感。只是吃完,空虛感就來了。

我每天都告訴自己,這個狀態再維持一天就好。結果就過了九個月,沒有什麼好轉。

調整身心狀態

唯一的社交,應該是 2024 年初,跟大學營隊的朋友,租個露營地,烤烤肉、聊聊天,關注總統大選。

大學時,我是一個開心果;然而現在,我是一個腫了 10 多公斤的,外貌憔悴黯淡,失去生氣的一個人。一個話題擔當的姐姐來問候我,我直接說,剛從一個令人身心不好的環境離開,正在努力調適。

桌上的其他人,有人組成家庭,帶著小孩來逗大家開心;有人升遷和進了科技公司,開始新的職涯發展;有人剛結婚,也有準備結婚;有人返鄉開店,跟著伴侶一起經營事業。

我呢?好像沒有正面的說詞,就是一個剛結束徒步環島...的失業人士而已。


但是呢,經驗告訴我,不要去比較任何名分。我下定決心,要有所改變。

自我的盤點

我很誠實地羅列,過去每一年,我怎麼去度過。

過去的職涯,對轉職者的幫助不大。過去的理財規劃,我總是推託延宕,沒有好好的佈局、切割花費。過去的下班時間,我沒有上任何課,沒有進修。如今,無法收成時間複利後,我可以在收入上安定自己,在面試中脫穎而出的成果。

但是,我並非一事無成。

過去的下班時間,我會去找社團與交際,比如桌遊社、語言交換、帶導覽賺小費。過去的周末,我會去探店、外縣市旅行、甚至假期出國。過去的運動習慣,我從松山的停車場周圍練跑步,到半馬、全馬、hood to coast 2020,甚至自己飛去京都,在寒流中完賽一場全馬,還有跟同事組隊玩了三次個人三鐵。

最重要的,這些花費,都是我沒從日常開銷圈存起來的,我沒有任何負債。同時,在時間的複利下,這些生活體驗,給予了我無盡的耐力與適應力,以及衝動行動的能力與膽量。

我並非一無所有。

領取失業補助

這一步,以行動而言是最簡單的。

我曾覺得,自己領失業補助,會變成社會的寄生者。在職時,我深信有才者被資遣,才是贏家,但真正拿起文件去就業局,心裡還是覺得很彆扭。

直到接觸就業輔導員,才明白這一切都是空想。就業局裡的每個人都是笑臉迎人,輔導員也很專注在給合適的資源。我在這一刻領悟,不需為自己的不安,漠視該享有的權利。

簡單來說,除了第一次申請失業補助金,需要比較多手續與確認身分資格,後續五次提供對應文件,大概每次十分鐘就能處理好。在 24 個月內,可以申請六次補助金。我要很感謝這個政策,讓我完全不用擔心生活花費。


職訓局的生涯講師李庚羲,他應該是我待業聽講座以來,最喜歡的一個演說者。

他大方說,「你如果沒有家庭的經濟壓力,就領滿六個月,不要急著馬上找工作。工作到處都有,只是看你想不想做而已,屎缺也是工作。不想要做屎缺,就換個衣裝,去街邊乞討、找資源回收。你不要覺得去跟餐廳要剩飯、愛心餐很不好,社會很多事情,不是你非得低下頭才有資格;你願意換個角度思考,就可以好好的生存下去。因為社會上,很多人就是這麼做。」

這些舉例的事情,他都做過。

這堂課最有價值的結論:不需要因為領滿六個月的補助,而感到良心不安。何不好好利用這段時間,去把因為工作,無法相聚的人事物,好好理一理。

願待業的人們,都能夠被溫柔以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