徒步環島的每日作息

旅程中,每天的作息參考。

應該是最後一篇徒步筆記了。 以下是我 2023 年冬天,徒步環島每天大致的行為與行事曆。。

一天的開頭是這樣的:

  • 起床
  • 穿衣服、戴手表、裝滿水壺
  • 喝水 500 c.c.
  • 收衣服
  • 拿手機、吃鹽錠、抹運動摩擦乳霜
  • 檢查行李、打包
  • 回頭看一下遺落物,尤其是充電線和傘
  • 通常這時會想去洗手間
  • 視旅舍規訂,拆床套、被套、枕頭套

印象剛開始沒寫成條列清單的時候,常常丟三落四。按照流程後,從起床到出門,大概過一小時,但不會忘東忘西,也可以醒腦。

起初,我還要求自己每天四點半起床,五點出門,雖然不至於沒睡飽,但精神上就很不情願。過早抵達目的地,還要冒著無法提早 check in 轉頭找地方休息,進房間也是在房間耍廢到睡覺前。

後面改成七點半起床,九點前離開旅舍,一切就變得比較愜意。


出門後是這樣的:

  • 找 1 公里內的早餐
  • 瀏覽 google 地圖路線,經過哪些參考點,還有爬坡分布
  • 每 4-5 公里休息一次,通常這樣是 1 小時
  • 過 10 公里,找休息補給
  • 17:00 前,抵達住所

我很喜歡台式早餐。早餐通常不會選便利商店,畢竟路上的補給都靠這裡。那些表面油膩、高澱粉、高油脂的吐司蛋餅,環島幾乎天天吃,考量短時間需要大量的能量,只要不是太鹹都好。同時三明治也是不錯的行動糧,也是天天都會需要的東西。

環島期間,我並沒有特別追求健康飲食,比起精算熱量,我更怕在路上餓肚子。我唯一有克制的就是手搖杯,還有不吃炸物,考量是我喝手搖杯,就常常忘記喝水;吃炸物會讓我身體過敏,影響消化。說實話不是完全沒吃,但幾乎都安排在休息日食用。

另外,台灣的便利商店真的太方便了。除了運動飲料和提神飲料,蛋白質飲料、水果和藍莓優格,這些是很不錯的休息補給品。或許是行走期間食慾減退,往往一個微波食品我都食不下嚥,只吃得下前述的補給品。


到睡前是這樣的:

  • check in
  • 盥洗、洗衣服
  • 拉筋、吃運動補給品
  • 吃晚餐
  • 使用電腦:寫每日表格、找住宿、打日誌
  • 看 YouTube
  • 看氣象
  • 制定路線、標註參考點、看高度圖
  • 收行李、就寢

晚餐通常會犒賞自己,也許是運動完,常常吃 1.5 份餐的量,唯一的準則就是一定要點青菜,因為這通常是一天唯一的蔬菜來源。其實各縣市的小吃店,多少都會有口味上的差異,反而成為我到訪後最常選擇的覓食來源。

回旅舍,會趕快去使用洗衣機,等待的時間拿來用電腦。旅舍通常都有附費/免費洗衣;如果是到洗衣店,通常是用晚餐時間去等,吃完晚餐就帶回洗烘好的衣服回旅舍。

每天最重要的就是制定路線了。通常是遷就住宿地點,找出適合的後,把所在縣市鄉鎮標起來,看看是否在一天徒步的射程範圍內。先擬定 2-3 天的份,但只下訂隔天的住宿,因為通常在路上走路時,會有更權衡的想法跳入腦海中,路人或當地人也會給建議。


徒步環島的每一天,作息會變得非常規律。並非不會安排任何事情,而是每天都有大量的體能消耗,反而會努力把該做的事情,用剩餘的精力去完成。坦白說這種生活類型,撇開收入的煩惱,其實還滿令人嚮往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