徒步環島的行程要怎麼規劃?
天數、里程、行程表,一次說明。
先決定路線。路線有了,估算每日移動距離,如此一來天數和住宿就都有了。
- 路線
- 大圈通俗上是指,經北海岸+南迴公路,總里程約為 1100 km。
- 小圈則是指,北邊穿過台北市到基隆(或是宜蘭),台九丁直切屏東楓港或台東達仁,總里程約為 900 km。
- 前面敘述的總距離,不包含任何台灣離島。
- 其他:比如是否走蘇花公路?北海岸、花東縱谷走山線還是海線,是否預約阿朗壹古道等等;順時針、逆時針。
- 每日移動距離
- 穿好鞋、揹重裝,行走 6-8 小時。把日間體力衰退納入考量,一天移動 25-30 公里,會是最舒適的。
- 前七天,也就是出發的第一星期,一天 15-20 公里就好。
- 下雨天,最多 10-15 公里,然後搭公共交通前往住宿點。
- 這樣的移動量,包括休息、拍照、躲太陽、路邊閒聊,不成問題。
- 天數
- 大圈花兩個月,小圈花 6-7 周。
- 這是很通俗的參數,畢竟不排除喜歡的地方多留幾天,或是繞去離島等等。
提供我的數據:54 天的大圈環島,走了 1048 公里。換算下來一天平均走 19.4 公里,包括休息日。若僅計算徒步移動日( 49 天),一天平均走 21.3 公里。
看到這裡,思緒也許更紊亂了 XD。先決定大方向就好,我們繼續往下看。
最直接的,就是參考別人公開的行程表。【我的 2023 冬季住宿徒步表格】
行程表多少能看出規劃的心法,去揣摩這些邏輯,切記避免盲目照抄。為什麼呢?因為你的體能和停留點跟對方肯定不同,假設表格每日移動 30-45 公里,這樣相當快的數據,對一般人而言可能會很痛苦。其次是看季節,季節會決定日照時間以及淡旺季,通常建議徒友在黃昏前抵達住點。
順時針還是逆時針,基本上難度差異甚小。就我在路上與徒友的交流,逆時針人數應遠多於順時針。想遇到多點徒友,建議是順時針走。硬要納入考量因素,可以考慮季風,但勢必會遇到一側順風,一側逆風。
另外則是,如果你的起點一開始就要進入三大難關:北海岸、蘇花公路、南迴公路(台東達仁<--->屏東牡丹),建議是第二周再經過這裡,第一周請善待自己。
提供我的情境:順時針環島,冬天徒步,在宜蘭遇到地形雨,在屏東遇到落山風,遇到秋老虎和幾波寒流。日照時間不長,下午五點天色變暗,天氣變化與日溫差甚大。
我還是認為,夏天環島的難度,大於秋末冬初,原因在於大熱天徒步真的很消耗體力,尤其有些路段距離長,又幾乎沒有遮蔽和商店的時候,就要很留意身體的警訊。不過這些因素都靠沿路的資源去彌補、減緩難度;這些難題放在心裡知道就好,不用為此卻步。
以上閱畢,仍就是拿不定主意。先規劃前三天。
穿過一個縣市,大概就是這筆時間。前三天,就規劃 45-50 公里的行程,每天 15-16 公里。就算是花蓮、台東、屏東等狹長的縣市,沿著火車站走也是很 OK 的;你的家地處偏僻或沒有火車站,不妨先搭車到一個轉運站或火車站開始。
有了起點,就能打開地圖,看看要住的地方。你可以跟親友打聲招呼,或是選擇便宜的背包客棧、香客大樓等等。如果走更精進的路線,也是有人帶著帳篷,沿路找合法合規的派出所、國小與公園紮營,但這多少會犧牲恢復時間與品質(因為國小和派出所多半要求早上六點就要打包收拾好);如果前三天覺得過得去,也不失為一個選擇。
這三天,通常身體上會很痛苦,因為一天動輒 45000-60000 步以上的腳程,身體需要時間適應。其次是,吃的住的都不是平常熟悉的,變得很依賴外食。徒步環島不如旅行舒適,但路途的美景與身體的正面反饋,會持續帶給徒友信心。
良好的規畫、限度內的移動,可以大幅降低環島的難度;如果覺得窒礙難行,就當成一次特別的小旅行即可,往後再出發。
過了前三天,撐過第一星期,後續拿休息日規畫行程就好啦。走路移動,步調很慢,可以隨時調整。筆者我也是決定好路線大方向後,只處理近 2-3 天內的住宿,如此一來行程表會顯得靈活,不會綁手綁腳。
預祝每位徒友,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啟程步調。